第一百四十九章 学霸型先驱者-《大明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此外还有几个根本连字都认不全的人,本来方应物不想收。但他们家里肯掏巨款,方应物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收下了,美其名曰:有教无类——几百两收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几个人。

    前前后后。共收了六十个人。其中榆林营兵官军子弟三分之一,卫所军户子弟三分之一,延绥镇其余营堡子弟和民户匠户子弟占三分之一。

    所以说方应物为招生也是煞费苦心的,毕竟这批人将是延绥镇第一批士子,不知多少双眼睛看着,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,让人无话可说。

    但只有一点,出自榆林卫卫所衙署的官吏子弟,一个也不收。对此方应物的态度很强硬。说什么也绝对不收。

    就连指挥使家的公子也要拒之门外,甚至有个没眼se的社学学生因为与彭二公子喝酒,便被方应物找借口开除了,换了别人补上名额。

    不是方老师憎恨彭指挥抢自己的差事;不是方老师记仇彭二公子曾经栽赃自己。并两次将自己抓进镇抚司;也不是方老师还记着刚到榆林城时,被卫所衙署拒绝接收导致险些无处容身,以至于屈居仓库当个书办

    有对比才有突出。有比较才知道好坏。不打压敌人,怎么展示出学霸风采?不制造一批被踩对象。怎么当文化权威?不搞得别人追悔莫及,怎么让众人认识到社学学生身份的珍贵?

    招完生就开始上课。方应物定下的社学规矩是逢单ri讲书作文。他毕竟还兼着巡抚幕僚,不可能天天上课。

    授业以讲解四书为主,间或夹杂几句chun秋。方大秀才的水平高低不知,但在榆林城当老师也足够用了,或者说他的水平高低不重要,能领着社学学生明年进学当秀才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此外方应物还组建了榆林城第一个文社,并告诉学生参加社团组织是很时髦的行为,江浙那边已就开始风行了。

    年轻人对于喝酒聚会当然是乐此不疲的,但吟诗作词水平仍需要慢慢提高,急不得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方应物时常感慨,真是一张白纸好作画。若放在内地特别是江浙一代,怎么可能让他区区一个秀才如此为所yu为、近乎垄断xing的把持住了读书行业上升渠道?

    也只有在榆林这新设的边镇地方才有此可能xing,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开创xing的。第一个儒学,第一个社学,第一批生员,第一个文社
    第(2/3)页